1987年9月22日,国家科委成果局签发了(87)国科成字第30号文件,同年11月14日,又在北京远望楼召开了有全国150个部委级单位派代表参加的“五笔字型全国推广工作会议”。五年过去,往事如云,可当人们极目登临,看到“五笔字型”之花已经开遍祖国大地、香飘至世界五洲的时候,当人们面对现实,发现王码电脑的事业以其勃勃生机日丽中天的时候,一切尊重科学的人们都毫不怀疑:在“五笔字型”长达14年之久史诗般的发展中,国家科委的这个文件和这次会议,是一个真正的里程碑;而且,一切尊重历史的人都会相信:在我国文字技术实现伟大变革的事业中,国家科委的这个文件和这次会议,将闪耀着真理的光焰载入史册!
如果说,王永民从1978年开始,含辛茹苦,奋力攻关,发明了被学者专家誉之为“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──五笔字型”,首次突破百字大关,使汉字输入电脑的速度划了一个时代,从而完成了一次历史性发射的话;
如果说,当许多科学工作者陶醉于自己的论文成果或证书奖章的时候,王永民却以其科学家的远见和实干家的毅力走出书斋,冲破藩篱,在北京一间地下室里苦斗两年,使“五笔字型”在全国获得广泛应用,从官方到民间,从国内到国外得到认可,由此拉开了“五笔字型”转化为生产力的序幕,使“五笔字型、利国福民”的宏伟事业获得了“第二宇宙速度”,使它成为一颗地球卫星的话;
那么国家科委的这个文件和这次会议,便是“五笔字型”发展史中的“第三级火箭”。点燃“第三级火箭”产生的巨大推力,使“五笔字型”冲向宇宙,开始遨游在我国高科技的太空之中。
短短234个字的文件,却是一个富有远见的决策!
短短两天的会议,却吹响了回响祖国大地,召唤我们向我国文字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角!
在我国数百种汉字输入法争奇斗艳的百花园中,国家科委发文推广“五笔字型”并不是因为“偏爱”──“五笔字型”是河南省科委立项完成的科研项目,而是因为,“五笔字型”已经以其全方位的优势获得了“第二宇宙速度”。在这个基础上,“第三级火箭”的点燃才成为可能。继此,国防科工委以及河南、江苏、山东、湖南、甘肃等十数个省市的科委也相继发文在本系统、本地区推广“五笔字型”,普及应用“五笔字型”的热潮迅猛兴起,大潮奔涌,威加海内。
据不完全统计,五年来移植使用“五笔字型”的机种已达86种,几乎覆盖了国内所有的微型机、终端机、照排机、打字机、学习机和家用电脑,装机总台数已超过58万台;海内外举办的各类“五笔字型”培训班超过2万(班)期,共培训操作使用人员80多万,直接使用的人员则多达120万人。
你喜欢读书看报吗?告诉你一个事实:今天,你看到的《人民日报》以及我国所有的大报和大多数书,现在都是用“五笔字型”输入出版的,我国的印刷业已告别了“铅与火”,迈入了“光与电”!
联合国总部、中国驻外的各使、领馆全部使用了“五笔字型”;新加坡、马来西亚以及香港的中文报纸都采用了“五笔字型”作为汉字输入技术;美国、英国、加拿大、日本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泰国等国的华人对“五笔字型”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使用它。美国的DEC公司、APPLE公司以及其它一些外国公司,都相继购买了“五笔字型”的专利使用权──我国唯一获得美、英、中三国专利的电脑高科技发明。
最早把“五笔字型”纳入中学教育的是马来西亚华人。在那里“五笔字型”是所有学生的“必修课”。他们称赞“五笔字型”挽救了汉字,使海外华人直起了腰!
“五笔字型”的一切荣誉归于祖国。
目前,在国内“五笔字型”的培训推广已经为我国青年一代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就业之门,已经成为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。闻名全国的“上海市上海中学”率先把 “五笔字型”纳入正式教材,高一学生每周两节课,每学期60学时,在这里,“五笔字型”是一门“必修课”。北京市教育局具有“超前育人”强烈意识的领导,要求“八五”以来全市的高中毕业生都必须掌握“五笔字型”。河南省李长春省长发出指示,要首先在全省的城市中小学中普及“五笔字型”教育。江苏省有关领导发起了全省的“五笔字型”年。商业部系统决定在中专学生汉字输入大赛中一律采用 “五笔字型”。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,都相继成立了相当规模的“五笔字型”培训中心。
想找到一项技术,一项发明,能像“五笔字型”这样可适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,各个单位,各种年龄,有效地将文化教育、历史传统、科学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,也许是不容易的。1989年10月19日,国家科委朱丽兰副主任在“首都报业进入电脑化时代座谈会”上指出, “五笔字型”不仅在我国的办公自动化中,而且也在我国的报业系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,得到全社会的承认,产生了这样巨大的效益,这是我国在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,把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的宣传推广结合起来,获得成功的一个典范。”
“五笔字型”的所有成功归于人民。
(87)国科成字第30号文件表达了一个真理──“五笔字型”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电脑技术普及中‘汉字输入难’的问题”。
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。
布埃斯特说:“真理的蜡烛常常会烧伤那些举烛人的手”。
不是曾有某个码的“发明人”,到国家科委去大吵大闹吗?不是有某位教授曾差使某记者写过“内参”吗?“五笔字型”不是没有“A类”桂冠的“等外品”吗?所有这一切,都未能遮挡着真理的光焰,也未能阻挡住“五笔字型”的科学进军。科学毕竟是不可战胜的!
“五笔字型”的思想根源于中国的文化和传统精神;“五笔字型”的科学支柱是多学科基础上的创造──相容性、规律性、谐调性三原理; “五笔字型”的目标是架起东西方科学与文化之间的桥梁,最大限度地“利国福民”;“五笔字型”的成功在于她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之下。外国人用26个字母键处理文字,中国人用25个键更快速地处理汉字,一个民族,一个错过了150年之久的打字机时代的民族,终于在汉字遇到生死抉择的严重关头,找到了通往信息时代的突破口!应该说,对于我们古老文明的汉字,对于我们更加古老文明的民族,这是一个如释重负的慰藉。
没有“五笔字型”,必会有别种发明来代替今天它的位置和作用,中国人总不能被阻隔于电脑时代的大门之外!
让实践检验,听用户说话。汉字输入本来没有标准,没有规范,用的人多了就会成为标准,就会产生规范。自行车、电视机、录音带,一开始并没有标准,它们的“标准”无不是公司厂家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!
爱国、务实、创新。爱炎黄文化之国,务利国福民之实,创电脑科技之新,这就是“五笔字型”的历史,这是在(87)国科成字30号文件的指引下,由我国百万王码电脑用户共同谱写的历史。
百万用户给这部历史起了一个书名叫做 “还是五笔字型好”。
红雨随心翻作浪,青山着意化为桥。大浪淘沙,百舸争流,我们王码人任重道远。把“五笔字型”转化为生产力,实现“利国福民”的宗旨,是一次艰苦的跋涉,是一场全方位的竞争,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(87)国科成字30号文件还要继续闪耀着真理的光焰。在这光焰的引导下,王码人将继续为实现我国文字技术的伟大变革,“翻”发展高科技之浪,“化”通向信息时代之桥。
(本文系王永民先生以“结实” 署名为《王码电脑》报撰写的社论)